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因在试开采中连续7天19小时获得稳定产气,中国走在了世界前列。人类能源格局,翻开了新的篇章。
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把国际油价从100美元/桶的高位拉至约40美元/桶,而中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试开采可燃冰或将再度掀起一场能源革命。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新加坡《联合早报》18日报道称,中国管辖海域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据测算,总量达几百亿吨油当量,远景资源量与海域和陆地油气资源量相当。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甲烷含量占80%至99.9%,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呈结晶状,遇火可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这种燃料的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得多。
可燃冰的试开采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由于绝大部分埋藏于海底,开采难度十分巨大。
中国试采可燃冰设施与日本不同。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日本的测试在船上进行,而中国使用的是浮动平台。此次我国开采可燃冰利用的是降压法,将海 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可燃冰埋藏在深海,且十分不稳定,开采难度很大,连续8天稳定产气是“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我们做成了一件别人都没成功的事”。
能源经济专家、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特约研究员张良福认为,“乐观估计的话,2030年左右可以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但各国目前基本处在实验室阶段,与商业化还有多长距离也很难估计,“如何经济、有效、安全地开采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国是油气资源进口大国,对外依存度较高,张良福表示,可燃冰的开发利用将明显增加我国能源安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可燃冰逐步实现开采一定会对未来国际能源、国家石油带来深刻影响。林伯强表示,如果人类之后能够有效利用可燃冰,能源结构将发生巨变,能源市场一定会向可燃冰和天然气这样的清洁能源倾斜。
青岛泰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洋泥浆冷却系统及陆地泥浆冷却系统,填补了国内泥浆冷却处理系统的空白,可有效快速降低钻井液温度,适应于国内可燃冰钻采以及高温高压井!